栏目主持|晓婧
来源|蓝媒汇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女记者单身的故事:一位28岁的深圳女编辑,容貌端正、满腹诗书,但是因为一直单身很是落寞,经常会到网上发帖子填补身心的空虚。而我周围的女记者(不包括电视台)、女编辑(比记者稍好一些),她们很多即将要堕入大龄女青年的深渊。笔者大学毕业刚好满四年,大学的女同学进入媒体的也有好几位,笔者和她们一样,刚好在26—28岁之间,濒临所谓的剩女的边缘,又因为大学新闻专业男生是珍稀动物,所以从大学单身到现在的不在少数。之前微博上盛传的关于女记者婚恋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是在学校时迅速抓住一个可靠的男朋友的话,千万不要进入新闻圈,代价就是你将失去80%的结婚机会。
笔者的朋友圈里不乏单身女记者们,经常会在午夜时看到她们发一些莫名伤感的自白。有一位跟笔者年龄相仿的某知名都市媒体的女记者有一天说:“毕业三年了,依然这样漫无目的的单身下去,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社会一定要求需要一对一对的人一起生活,如果没有社会压力和父母的催促,我一个人活着不也挺好的吗?”那位姑娘,端庄优雅,颜值不错,看上去特别舒服,我相信她肯定也渴望着爱情,可是恰恰因为一些无奈的现实,我们和很多女记者一样,无助地单身下去。
因此,在开始本期女记者奇葩相亲记的故事之前,笔者想再次为广大单身女记者鸣冤:为什么我们就被剩下了?笔者综合分析,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一、中国男人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存在
说白了,在中国男性思想里,一个工作稳定,有长时间产假,有各种福利又没有机会认识太多异性的女人适合各阶层的男人。记者工作时间不确定,因为经常在外奔波导致的皮肤粗糙、穿着随意,讲话高声,缺少女人味。
二:因工作性质原因眼界较高
由于有机会采访成功男士及为提高自身修养拓宽知识面,眼光的开阔必然引起择偶标准的挑剔,普通男子已不再适应女记者,而男人中较优秀的一群多半早婚,他们也更愿意寻找相貌美丽、头脑单纯的女孩子为伍,即使离婚空出一批资源,这些人也会以23岁以下女孩为下一个择偶目标。
三:交际圈狭窄,身边资源更是“狼多肉少 ”
有部分女记者都是家在外地,家人无法安排传统相亲。而一般新闻单位内也不再有热情的大嫂为你张罗亲事,单位里都是一样的患有恋爱饥渴症的同龄人,一个适婚目标可能会招致多人若明若暗的争抢。而笔者一些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闺蜜福利则比笔者好得多,她们单位经常会有热心的同事帮忙张罗介绍警察啊,公务员之类的。很多朋友都会问笔者,你认识人那么多,怎么就单身了,肯定太挑剔了。笔者真的想击鼓鸣冤啊,采访对象都是一次性的,没有再沟通的可能性,而且你能想象跑热线的女记者与讨要工资的民工产生恋情吗?
四、中国男人的择偶年龄的低龄化。
笔者一位男性朋友曾坦率的表示,30岁之前绝不会结婚,因为他要找一个比自己小10岁以上的女生。30岁的男人该事业有成的都有成了,他们此时是婚姻市场最被看好的绩优股,而30岁女性越是优秀,其成长性越被看淡,基本已进入无人问津的垃圾股状态。
既然女记者找对象这么艰苦,那么在艰辛寻爱路上,自然不乏一些曲折甚至奇葩的相亲故事咯。对此,笔者把自己与身边同行经历的奇葩相亲事与大家分享,若是你也不幸中招了,那么我们就隔空握爪,如果你比我等幸运,那就算博你一笑好了。
琪琪在某电视台的一个新闻栏目做记者,每天全国各地的飞来飞去,哪里发生矿难,哪里发生洪水灾害,琪琪和她的搭档一定首先冲过去,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从被窝爬起来,奔到台里拿上话筒就奔赴新闻现场的事情是家常便饭。
一转眼琪琪已经28岁了,耳朵中就常响起“女人30豆腐渣”的言论。为了能够尽早脱单,琪琪也是竭尽所能,哀求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帮自己介绍合适的相亲对象。
说来也不容易,琪琪的一位律师朋友(也算是采访对象)近日帮琪琪介绍了一位据说是条件极好的男士。了解下来才知道,w男,36岁,离婚未育,当地某局分局副局长。长的还算端正,身高180,琪琪在见对方之前,介绍人把这个w男夸上了天。
相亲当晚,两人相约在一家精品私房菜馆吃饭。服务员热情的为男士推荐了海参,鲍鱼之类的大菜,而这个男士也眯着两眼,不顾琪琪在场,和女服务员开起了黄色笑话,接下来w男点了木瓜血燕,红烧鱼翅等,琪琪表面不露声色,心底已经把这个人彻底PASS掉,她可不想最后成为蹲进监狱的贪官的老婆,即便蹲不进监狱,就这好色的样子保不齐以后独守空房,成为怨妇。W男吹嘘自己的能量贯穿了相亲饭的始终,好象国家领导人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亿万富翁都是原本一无所有得到他的帮助才飞黄腾达,吃完结帐,4560元,w男开了单位抬头的发票。这时候,琪琪与其微笑再见后心里也有了答案。
与琪琪有着同病相怜经历的笔者在与公务员的相亲故事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经朋友介绍,笔者认识了当地检察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尽管家境一般,但是自以为优越的单位让这位检察官自信了不少。给笔者发信息最后署名必然要写道:某某检察院检察官谁谁谁。并且刚认识一天,该男士就用命令的口吻问笔者,明天有空吗?我明天休息,过来陪我看场电影…..从始至终,那位男士官员做派十足,让笔者倒吸几口凉气,思虑之后决定何必找一个别人认为条件好的人来委屈自己,随后与对方拜拜了。
笔者一位媒体朋友H在跟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相亲过程中也有着无力吐槽的经历。L男,中南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28岁,未婚,此君学识丰富,人也比较幽默。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他经常半夜和H吐槽自己半夜接诊的一些奇葩情况,比如哪个濒临死亡,哪个情绪失控,甚至把病人症状描述给H听。H是一位胆子小的乖乖女,自然每次都吓得难过。最奇葩的是因为职业原因,H在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比如大姨妈),L医生看到之后马上会说,是不是那个出不来啊,来,我给你开一个处方,吃了肯定好。还告诉H他最喜欢的其实是妇产科,大学时候就在知名的湘雅医院妇产科实习。但说不出来,H心里觉得怪怪的。最后一件事,是H记者和这位L医生拜拜的直接导火索,大家知道,医患关系一度很紧张,并且很多医生都觉得是媒体的责任,将医院和医疗工作者推向风口浪尖。有一次这位L医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攻击媒体的文章,女记者而H从自己的立场平静的评论了一下。这位医学博士随后跟笔者发起了颇为严厉的讨论,最后觉得H没有深度同情和理解他们医疗工作者,两人存在价值观差异,将H删除。
笔者曾经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相过一次亲,对方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一位博士,刚刚分配到当地一家高校当讲师。见面之后,笔者注意到,此人清瘦黝黑,个子也不高,如果从外形来看很一般。但笔者也清楚,人重要的是看内涵和能力。于是坐下来聊天,结果从中午两点笔者和这位博士愣是聊到了咖啡馆关门,你以为我们有戏?NO,数小时的聊天丝毫没有牵扯到双方的个人信息,基本上就是时事政治,投资走向,国际局势。因为笔者一直是被家里当男孩子养的,家里面颇多关于政治经济的书籍,熏陶之下笔者小本毕业亦可以与这位博士聊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这位博士给笔者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大抵内容是昨日的聊天很是愉快,但更像是哥们或者知己的感觉,他希望找一个能照顾家庭多一点的女孩子。希望和笔者做普通的朋友。笔者呢,对于该仁兄也不算来电,于是乎,就各回各家了。
其实,以上的一些相亲故事还都是比较正常的。若是遇到秃顶大肚子的中老年老板想出来寻艳遇或者已婚男出来打幌子骗人的经历那就更悲催了。笔者一位综合条件很好的传媒界的女前辈就遇到过。反正应了那句歌词——抓不住爱情的我,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世界上幸福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于是乎,笔者和无数在相亲路上受挫的同行们胆怯了,怕了,甚至累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终究要对爱情和未来充满着勇气和渴望,因为唯有相信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