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孙悟空并不喜欢这种束缚,他被封为斗战胜佛后,对唐僧说:
“我现在都成佛了,不能再戴紧箍儿了,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的粉碎。切莫让观音再拿它去捉弄其他人。”
从孙悟空的这段话里,可以得到两个信息。第一,孙悟空认为他成佛了,不能再戴紧箍儿了。第二,孙悟空认为紧箍儿是用来捉弄人的,他是坚决反对戴紧箍儿的。
假如说,紧箍儿代表的是释教的戒律。那不就等于,孙悟空认为他成佛了,就不应该遵守戒律了,释教戒律是用来捉弄人的吗?这明显与小说要宣扬的思想不符。释教认为众生平等。成佛了,依然要遵守戒律。因此,说紧箍儿是释教的戒律,似乎并不合适。
那紧箍儿代表的是什么?
唐僧让孙悟空戴紧箍儿的时候,他哄孙悟空,他说:
“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这句话隐藏了两个字。第一句话的重点是教,也就是戴了帽子,不需要教知识就可以学会知识。第二句话的重点是礼,不用演礼,就会行礼。两个核心的字合起来,就是礼教。
这个礼教,才是紧箍儿的寓意。什么是礼教?礼教是礼仪教化,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教化人民,而制订的一系列的规则。也就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具体是什么呢?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这里的封建礼教主要是指明朝的程朱理学思想,明朝以程朱礼学为统治思想,具体表现为扭曲化的三纲,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君主,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丈夫。尤其是对女人,又多了“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缠小脚等思想。
紧箍儿的寓意就是封建礼教。如来给观音了三个金箍儿,这三个金箍儿叫“金紧禁”。三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金紧禁都可以读禁,而禁又是紫禁城的禁,紫禁城是明朝的皇宫。
孙悟空不听话,就给他头上戴个象征礼教的紧箍儿。只要是明朝的人,无论本事多大,都逃不过礼教的控制。只要在明朝,只要活着,就必受礼教的束缚,因为,明朝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思想。比如,在明朝,女子失节了就得自杀。如果一个女子失节了,她不想自杀,那就是违背礼教,一群人就会攻击她。最终,她不堪受辱,就会非常痛苦,遭受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而念紧箍咒,就等于用礼教的规则来惩罚孙悟空。
封建礼教这东西,在明朝,是无人能去掉的,除非改变信仰。所以,小说中的紧箍儿就没人能去掉。只有自己的思想改变了,信仰改变了,紧箍儿才能彻底去掉。这就是为何孙悟空成佛后,他的紧箍儿自己去掉了,因为他的思想彻底改变了,他的信仰彻底改变了。信仰改变了,就不会再信礼教,自然不会受到礼教的束缚。
而孙悟空认为紧箍儿是用来捉弄人的,意思就是礼教这东西是用来捉弄人的,他打心里也是反对礼教的,要把礼教打得粉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