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点点:阿里O2O战略的试水与沉浮
阿里的O2O战略1.0
2010年,时任淘宝总裁陆兆禧提出“赛马计划”,淘点点由此诞生。在此之前,阿里曾通过收购口碑网布局本地生活领域,并在2008年尝试将其整合入雅虎中国,开启最早的O2O探索。但该业务始终未见起色。
赛马提案与快速落地
2013年初,马云在M5管理层会议上听取了由淘宝内部团队提出的O2O创业计划,并迅速批准。该计划涵盖三个核心模块:
1. 淘宝同城:实现线上开店与支付;
2. 淘宝点点:在线点餐和付款;
3. 一淘逛街:用户消费信息分享平台。
项目由陆兆禧亲自挂帅成立独立事业部,同年更名为“淘点点”,定位于移动餐饮服务平台。
借助“双十一”高调入场
2013年“双十一”期间,淘点点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亮相,借助手机淘宝这一超级入口进行推广。活动包括免单、红包等刺激用户下单的营销手段,试图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激烈,线下的短板凸显
2014年起,外卖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美团和饿了么凭借大规模地推和高额补贴迅速扩张。相比之下,淘点点仍坚持平台化运营策略,不扩大直营团队,依赖外包人员拓展市场,导致效率低下。
根据易观智库数据:
- 饿了么市场份额达30.58%,淘点点仅11.20%;
- 美团外卖APP月活500万,淘点点仅103万;
- 覆盖城市方面,饿了么与美团覆盖超200城,淘点点仅覆盖20多个城市。
尽管投入超过50亿元,淘点点仍难以撼动领先者的地位。
品牌重启与现状
2015年,阿里宣布将淘点点并入新成立的口碑网络公司,由阿里与蚂蚁金服各注资30亿元。口碑推出“全民地推”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帮助拓展商户,但实际效果有限。
时至今日,淘点点已淡出主流视野,“还在活着吗?”成为外界最常提出的疑问。